我個人對「後PC」的預測是:整個家庭只需要一個主機(只儲存Private Data共用),可以有多個不同的作業系統(虛擬化?),其他電冰箱、電視、螢幕、手機、平板…等雖然應該會有不同的GUI,但只是作為輸出入介面而已 (ChromeOS延伸)。簡單的雲端概念,甚至可以擴大到整個大樓/社區「再」共用一台主機。

其實只是現有技術變成「平民化」、「一般化」而已,不過,進化說穿了不就是這回事嗎?

電視產業之所以進化慢是因為它的重點放在「內容」(軟體),只有在遇到瓶頸時(成長變慢)才會想在其他方面想辦法有所突破。

就像現在網路電視頻寬太小造成內容提供上的瓶頸,所以近年來網路的發展速度進步很快。「網路即電腦」沒發展起來也可能是這個網路瓶頸所造成的。

但資訊產業進化會快數十倍,因為PC產業發展重點就在硬體(想想以前IBM是「賣硬體送軟體」的),或是說核心的「運算能力」這個瓶頸,PC周邊的功能全會自動跟著「運算能力」而提升。

而且硬體成本一直都在想盡辦法大量減少,所以一定要從「技術上」去取勝,而且最後結果通常會是進化快的合併進化慢的技術或功能。

微軟不做硬體,所以它會想辦法建立「標準」,Wintel是成功的例子,但在後PC時代自已不做硬體的話賺錢可能會很吃力,因為太多樣化了,所以更要包山包海。

不過一但遇到像Apple這種不全部照Wintel所建立的「標準」走的「軟硬體緊密整合」風潮出頭時,就會顯的「沒有迎戰能力」,手機產業就是一個例子。

想想為何Apple要做電腦的「觸控Mouse」而不做電腦的「觸控螢幕」。

我認為iThome電腦報總主筆這篇文章寫的好,關於「後賈伯斯時代」的蘋果,他的評論是:

後賈伯斯時代的蘋果能否維持這幾年的榮景猶未可知,但是未來的蘋果,已不再是過去的蘋果:一個看待產品的重要性更勝於企業的成長、而且數十年如一日的蘋果,只有賈伯斯能做得到。

發佈留言